簡要介紹外盤管式加熱不銹鋼反應釜的工作原理
外盤管式加熱不銹鋼反應釜通過 “外部盤管通熱源→釜壁傳熱→釜內物料受熱” 的間接加熱機制工作,核心是讓熱源不直接接觸物料,實現均勻控溫與物料無污染,具體流程分三步。
1. 熱源循環輸入:提供穩定熱量
加熱介質(如蒸汽、導熱油、熱水)通過管道通入反應釜外壁纏繞的螺旋或分段盤管。
外盤管式加熱不銹鋼反應釜通過 “外部盤管通熱源→釜壁傳熱→釜內物料受熱” 的間接加熱機制工作,核心是讓熱源不直接接觸物料,實現均勻控溫與物料無污染,具體流程分三步。
1. 熱源循環輸入:提供穩定熱量
加熱介質(如蒸汽、導熱油、熱水)通過管道通入反應釜外壁纏繞的螺旋或分段盤管。
不同熱源適配不同工藝:蒸汽用于高溫加熱(通常≤180℃),導熱油適合中高溫需求(≤300℃),熱水則用于低溫加熱(≤100℃)。
介質在盤管內持續流動,通過盤管管壁將熱量傳遞給不銹鋼釜體,避免局部熱量堆積。
2. 熱量傳導至釜內:均勻傳遞不污染
不銹鋼釜體(多為 304 或 316L 材質)作為中間傳熱載體,將盤管的熱量均勻傳導至釜內物料。
釜壁厚度通常 3-10mm,兼具良好導熱性與耐腐蝕性,能快速且均勻地傳遞熱量,使釜內物料溫差控制在 5℃以內。
因熱源(盤管)與物料完全隔離,可避免加熱介質泄漏或元件腐蝕脫落污染物料,適配高純度需求場景。
3. 正確控溫調節:匹配工藝需求
通過溫控系統實時監測釜內物料溫度,并動態調整加熱介質參數,確保溫度穩定。
溫度傳感器實時反饋釜內溫度,若低于設定值,可增大熱源流量(如提高蒸汽壓力、增加導熱油循環速度);若高于設定值,則減少熱源輸入或通入冷卻介質(部分機型含冷卻盤管)。
整體控溫精度可達 ±1℃,滿足不同反應(如酯化、溶解、濃縮)對溫度穩定性的要求。